2018下半年河北省教師資格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答案
- 時間:
- 2019-01-24 11:12:09
- 作者:
- 鄒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點擊可查看:2018下半年河北省教師資格筆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單項選擇題
1.答案A。西周初期分封制度懲罰規定嚴厲
2.答案C。①③④排除“②棉布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
3.答案C。②③②設置伊犁將軍;③設置駐藏大臣
4.答案B。《馬關條約》
5.答案A。①②①有人乘坐火車;②有人閱讀《新青年》
6.答案A。①②①中國共產黨做出積極努力;②國共兩黨都達成停止內戰的意向
7.答案D。②③④②紅軍長征;③抗日戰爭;④解放戰爭
8.答案B。①②④排除“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9.答案D。③④③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④公元
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
10.答案A。文藝復興
11.答案C。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
12.答案B。①④
13.答案C。②③②《開羅宣言》生命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③兩次世界大戰都極大地改變了國際關系的格局
14.答案A。杜魯門主義出臺
15.答案A。①③①位于西半球,北半球。③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部低
6答案C。②③②北京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③倫敦各月降水較均勻,季節變化小
17.答案A。地形因素。
18.答案D。③④③地勢第二、三階梯分界線,④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19.答案B。黑桂。
20.答案D。④被北回歸線橫穿。
21.答案D。③④③港口眾多,海運發達,④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
22.答案B。①②④③緩解城市內澇,②收集大氣降水,④有效利用水資源
23.答案C。歷史遺址遺跡
24.答案A。地理觀測法。
25.答案C。兼顧時效性
二、材料分析題
26.參考答案
(1)材料一表達的意思是北宋都城開封的居民所仰仗的火源是石炭并非柴木(提供)。
當時的情況是上百萬的居民集中在一個聚居點上,燃料的供應缺乏,且又處在木柴缺乏的時代,北宋的都城開封陷入缺薪嚴重的危機。其生活、生產用能問題就更為突出。樹木雖可再植,但不為古人所重。(提供)因此,煤炭成為北宋都城開封重要燃料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三可知,中國雖然是較早利用煤炭的國家,但是受制于小農經濟和封建專制主義政權的影響,未能實現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英國在“光榮革命”后建立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掌握政權。(提供)為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英國在開展海外殖民的同時進行工業革命,憑借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和本國豐富的煤炭資源,最先完成工業革命,成功轉型為工業社會,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的最強國家。
(3)針對我國煤炭污染問題,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能源利用方式:
①優化能源結構。長期以來,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量都占70%以上,石油和天然氣的比例較低,其他清潔能源,例如,水電、風電、太陽能、地熱能和核電的比例就更低了。(提供)為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我國必須首先努力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大力開發利用高效能源和清潔能源。
②優化產業結構。在城市的發展過程里,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產業,盡可能不在開發新區落戶。(提供)
③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控制私家車數量的增長。目前,汽車尾氣排放,已經成為大氣細顆粒物的一個很重要的排放源。(提供)控制私家車的無序增長,已經成當務之急。大力發展方便、快捷、廉價的公共交通,有利于遏制私家車數量的急速增長。
④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民素質。
⑤相關部門加大管理和懲處力度,定期對造成環境污染的產業及商家進行檢查和監督。
⑥加強城市綠化建設。(提供)綠化建設不但是降低城市空氣污染,同時也是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重要手段。政府部門應該加強轉向資金投入和專業綠化隊伍建設,種植多品種、吸收污染強的植物。同時也要加強專業綠化隊伍建設,加強專業人才培育,從而做好城市綠化工程,保持城市水土、減少揚塵污染等。
27.參考答案
(1)胡曾認為開鑿大運河導致隋朝滅亡。(提供)皮日休肯定了開鑿大運河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李敬方著重指出了運河開通后統治者對江南的搜刮和掠奪。
(2)教師在運用詩歌進行歷史教學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意味著使學生認識到知識對社會、對自己的意義而產生學習的需要 ,從而 產生愉快的體驗 ,產生進一步的學習需要,因此在詩歌的選擇上要選擇學生在自有歷史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理解、感興趣的并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詩歌。(提供)第二,對于詩歌的講解上要生動具體的講解詩歌中所體現的史實,并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使其故事化、通俗化。把詩歌內容與傳達的情感同一定的歷史背景、環境聯系起來。善于為學生選擇能揭示歷史時代的詩歌,對與本節歷史課的教學有充分的說服力,增強敘述的形象性與真實感。(提供)第三,運用詩歌進行歷史教學時注意教學的啟發誘導,再現歷史情景,以激勵學生自覺地探索問題。善于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利用電教手段,調動試聽,創設情景,錄音、投影、幻燈等電教手段,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置身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中去認識、分析歷史,對學生加深記憶,增強對歷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第四,豐富詩歌中所包含的歷史史實內容以及相關本節課歷史教材的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
三、教學情境分析題
28.參考答案
(1)該教師設計的是提綱式板書。此板書的優點在于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字句簡潔,教學思路清晰,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提供)
(2)教師設計板書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完整性原則。
②精華性原則。
③目的性原則。
④計劃性原則。
⑤邏輯性原則。(提供)
⑥實用性與藝術性結合的原則。
29.參考答案
(1)該題涉及的知識內容有杭州在歷史上的名稱、我國省級行政政區的名稱。考查學生對歷史、地理知識的記憶能力和讀圖、繪圖能力。(提供)
(2)問題要求具體,大小適當,難易適度;有層次性,有梯度;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四、教學設計題
30.參考答案
(1)課堂導入:
教師在多媒體設備上播放一幅漫畫,漫畫的主要內容是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在非洲地圖上扭打成一團。(提供)
教師:同學們,大家看這幅漫畫,在20世紀初的非洲大地上演了西方列強的爭斗。它們為什么扭打在一起,是什么原因促使它們彼此間大打出手呢?它們在爭斗后又會出現一種什么樣的局面呢?
學生:這些國家就是想多搶點底盤。(提供)
……
教師:同學們的回答很有創意,但是不夠準確,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內容。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展示漫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與本課教學主題相關的幾個問題,能夠起到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方便之后其他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提供)
(2)課堂探究活動方案
教師將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分別選擇一個問題進行組內探究活動。
問題一:20世紀初的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狀況如何?
問題二:面對有限的殖民地,主要殖民國家做了哪些爭奪?(提供)
教師在學生小組選定問題后,向各個小組分發相關問題的探究材料。學生小組根據教師分發的材料并結合教材內容展開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討論完畢后,選派本組代表發表探究結果。當各小組完成相關闡述后,教師對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相關點評。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