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高中歷史重要考點練習題:西方代議制
- 時間:
- 2024-06-17 16:09:20
- 作者:
- 陳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一、考情介紹
“西方代議制”是教師招聘考試中高中歷史學科的一個重要考點。這一知識點一般以單項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考查,考查的角度為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下國王權力的變化、美國聯邦政府的職能、法國共和政體的內容、德國君主立憲制的內容等,重點考查考生知識遷移及理解能力。因此,為了讓考生熟悉考題,我們精選了部分習題,幫助各位考生復習備考。
二、典型例題
1.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輝格黨人組成第一個一黨內閣時,議會中的多數派是托利黨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選時,輝格黨才成為議會中較為多數的黨派。不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時期,沒有一屆內閣是議會直接選舉的結果。這表明英國當時( )。
A.君主是實,立憲為虛 B.國王仍握有較大權力
C.責任制內閣已經形成 D.君主專制未根本改變
2.漢密爾頓在《聯邦黨人文集》中說:“一個團結的強國提出的道歉、解釋和賠償,往往被認為滿意而接受,如果是由一個無足輕重或弱小的州或邦聯提出的話,就會被認為不滿意而加以拒絕。”此觀點旨在說明( )。
A.建立聯邦政府能適應國際形勢 B.邦聯政府阻礙了國家政治獨立
C.美國面臨嚴重的國外勢力威脅 D.美國正處于國際社會的孤立中
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教科書編者在初等學校的必修課程教科書中強調,“一百年前,法國由一個國王統治,今天,它已經是一個共和國了”;并要求學生論述“人民主權的共和國優于王權無任何限制的專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國合法且永久的政府”。這反映出當時法國( )。
A.共和制成為國民的追求 B.學校不能教封建社會歷史
C.反對專制成為社會共識 D.政府強化國民共和意識
4.錢乘旦說:大革命后法國“社會動蕩……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此后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關于“1870年后,法國用協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質認識是( )。
A.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鞏固
B.說明法國共和派與君主派的斗爭逐漸平息
C.反映了工業革命后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
D.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成果
5.德意志帝國的中產階級認為,“為了在這個社會中維護和鞏固內部和平,無偏見地解決由于迅速發展的國民經濟所引起的暴力問題,一個強大的、超越社會對立之上的王權對我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這表明當時德國( )。
A.君主政體得到各階層擁護 B.資產階級放棄了民主訴求
C.權威統治有其時代合理性 D.王權中立消解了階級沖突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榮”,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務,只不過使用了另一種手段……盡管英國以后的政治歷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榮革命”把英國引進了現代社會。
——摘編自齊世榮、錢乘旦、張宏毅主編《15世紀以來世界九強興衰史》
材料二 戰爭失敗后,君主專制主義者在是否設單一候選人的問題上沒能達成一致。爭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體的人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勢力。1875年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可謂應時而生:這是一個有著強大的立法機構的自由主義國家,總統行政部門權力微弱。
——摘編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蘭德爾·L.波韋爾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871年憲法是一部照顧各種勢力利益的妥協性憲法,是在考慮各邦原統治者利益、資產階級自由派關于建立統一民族國家的要求以及普魯士的霸權等主要因素的基礎上產生的。該憲法有關行政機構的設置、政治體制的架構等,皆可從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據。
——摘編自齊世榮、錢乘旦、張宏毅主編《15世紀以來世界九強興衰史》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光榮革命”使用的“另一種手段”。它怎樣把英國“引進了現代社會”?
(2)據材料二,說明普法戰爭對法國政體的演進所產生的影響。結合法國1875年憲法的內容,說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行政部門權力微弱”的表現。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對國王權力進行了一系列限制,議會權力逐漸超過國王權力,國王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輝格黨人組成第一個一黨內閣”“沒有一屆內閣是議會直接選舉的結果”可知,此時英國國王的權力尚有一定的影響,議會至上原則尚未真正踐行,故B項正確。1721年,英國的責任內閣制開始逐漸形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標志,排除D。
2.【答案】A。解析:“一個團結的強國提出的道歉、解釋和賠償,往往被認為滿意而接受”,說明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聯邦國家在國際交往中的作用,故A正確;美國獨立后建立邦聯政府,B錯誤;材料旨在強調建立“一個團結的強國”即聯邦政府的重要性,CD不符合材料主旨。
3.【答案】D。解析:材料無法體現“共和制成為國民的追求”“學校不能教封建社會歷史”,故AB排除;材料只是“必修課程教科書中強調”“并要求學生論述”,無法體現“成為社會共識”,排除C;從“初等學校的必修課程教科書中強調”“并要求學生論述”說明政府通過教育強化國民共和意識,故D正確。
4.【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用協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是指,1875年憲法以一票共和的方式確立了共和政體,是法國工業革命完成后進入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的必然結果;ABD三項與史實不符,排除。
5.【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為了鞏固內部的和平,“一個強大的、超越社會對立之上的王權對我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可知,權威統治有其合理性,故本題選C項;A項中“各階層的擁護”材料中沒有體現;B項與材料無關;D項“消除”太絕對。
6.【參考答案】
(1)手段:不流血的政變。
措施: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為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2)影響:普法戰爭導致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第三共和國建立;加劇了君主派之間的矛盾,使共和勢力有所增強,有利于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表現:總統任命內閣必須經眾議院同意,內閣要對議會負責。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