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河北省教師資格高中化學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答案
- 時間:
- 2019-01-24 11:15:33
- 作者:
- 鄒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點擊可查看:2018下半年河北省教師資格筆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單項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
2.答案:A。SO2具有還原性,故能使酸性KMn04溶液褪色。
3.答案:D。FeSO4溶液中:Na+、NH4+、CI-、Br-。
4.答案:B。T與X元素可形成化合物XT4.
5.答案:C。用圖③裝置制取少量NO
6.答案:D。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了
7.答案:C。一段時間后兩燒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8.答案:A。1moH202所含中子數為8NA。
9.答案:D。生成等量的CuSO4,三種途徑中參加反應的H2S4的物質的量
10.答案: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過氧鍵、酯基和醚鍵
11.答案:C。高中化學課程應體現基礎性和選擇性
12.答案:B。認同
13.答案:C.演保
14.答案:D。②④
15.答案:B。收集CO2氣體屬于技能性知識
16.答案:B。社會調查。
17.答案:D,實驗有利于學生直觀感知物質性質及變化。
18.答案:A。學校應向高中學生開放化學實驗室,并由學生自己對實安全負責。
19.答案:C。教科書的內容選擇應關注學科知識體系而非生產生活實際
20.答案:D。①②③④
二、簡答題
21.【參考答案】
(1)“提供”意義如下:
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趯W生的參與度提高,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多,師生在相互的交流學習過程中,才可能找到最佳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厶岣邔W生的課堂參與度,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引導學生在樂趣中學到知識,在樂趣中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④讓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利用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增強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萏岣邔W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可以體現學生的自我價值,培養他們的開拓創新精神;
⑥提高參與度不是針對部分學生,是針對全體學生,給了每一個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能夠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邔W生參與度提高也彰顯了每一位學生的個性。
(2)“提供”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教學策略可以采用如下幾種:
?、俣嘣硬呗裕?/p>
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合作探究交往的過程,通過多層次的開放性的交往互動,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從而教學相長、共同發展,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綜合建構的能力,進而促進每一個學生使其能夠全面和諧發展、個性充分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趩栴}情景策略
問題情景策略是把若干個新知識滲透到奇妙有趣的情節、場景或故事中,在新知識和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平衡、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中,以情景中的問題解決為需求,激發學生在環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通過這種方式極大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體驗力,為師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打下了情感態度基礎。
?、坌畔⑦\用策略
這是一種教會學生如何收集選擇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如何檢索提取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基本規則與方法,能夠培養學生快速檢索、加工處理、正確評判、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芎献魈骄坎呗?/p>
這是為了追求共同的教學目標而謀求高效合作、共生共創、協調發展的交往互動策略。目的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交往共事的能力和學會合作探究、資源共享、分享吸納的能力。
22.【參考答案】
(1)“提供”該教學用到的教學方法有如下幾種:實驗法、演示法。
?、賹嶒灧?/p>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利用一定的實驗藥品進行分組實驗,該教學方法即為實驗法。
②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經過觀察探究金屬鈉的化學性質。該方法即為演示法。
(2)“提供”實驗現象如下:②金屬鈉先熔化,燃燒火焰為黃色,燃燒后生成淡黃色粉末狀物質;③脫脂棉燃燒了起來,火焰呈黃色。
(3)“提供”實驗①——金屬鈉與水的反應:將開展有關金屬鈉的物理性質、金屬鈉與空氣的反應、與水反應的知識教學,同時說明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實驗②——金屬鈉的燃燒:對比金屬鈉與氧氣在加熱、不加熱的情況下發生反應的現象、產物的不同,對比氧化鈉、過氧化鈉的物理性質、結構、化學鍵的種類的不同。
實驗③——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探究脫脂棉燃燒的原因,說明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產物,結合氧元素的化合價分析反應過程中的電子轉移情況。
上述教學過程的優點:
①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并得出結論,通過知識的比較、歸納,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化學的一種方法。
②教師在講授知識過程中,每當需要學生通過實驗來認識某一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或形成某一新概念,理解新的原理時,教師就組織、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一個(或一組)實驗,或者教師通過演示實驗來引導學生。學生在一邊聽取教師的講授,一邊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或觀察教師實驗,思考來獲得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更仔細地觀察實驗現象,對所獲得的物質及其變化的印象更加深刻,更能加深理解新的概念和新的原理,從而使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
③在本節課中,加入了學生實驗的環節,由于學生親自動手,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技巧和實驗素養。整個實驗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都能得到提高。
三、診斷題
23.【參考答案】
(1)B。

(3)根據本題統計的答題情況,大部分同學對于水的離子積掌握已經較好,但是對于BCD考察的水溶液中的原子守恒、電荷守恒以及離子濃度大小比較存在較多的問題,所以教師需要突出講解這幾個知識點,特別是混合溶液。
四、案例分析題
24.【參考答案】
(1)“提供”該教師進行的教學主要優點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優點:
①運用溫故知新的方式有效提問,回憶之前所學的化學平衡,引出化學平衡的移動。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谶\用學生自主實驗的方式,請學生自主實驗并進行觀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
?、郯鍟庇^明確,清晰的展示了平衡移動的概念,突出了重點。
(2)“提供”在該材料中,該教師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實驗過程中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自主探究思維的發展,主要表現如下:
?、僭谶M行影響因素的探究過程中,沒有請學生自主思考影響的因素可能有那些,直接給出學生先觀察濃度的影響,并且直接給出學生實驗方案,影響學生的自主思考,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
②在探究平衡的影響因素時,未強調單一變量,不利于學生嚴謹思維的發展。
③在實驗結束后,未請學生分析實驗,采用問句的形式給出實驗結果及實驗結論,未起到自主實驗的目的。
?、懿捎猛瑯拥姆绞教骄科渌镔|濃度的變化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學生只是實施操作,并未有思考的過程。
?、輰嶒灲Y束后教師歸納總結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效果次于請學生自主歸納的過程,不能很好的請學生鞏固所學內容。
(3)“提供”化學基礎理論知識是指與化學理論密切相關的概念、原理、規律等內容,是中學化學教學的核心,化學基礎知識的精髓。高中階段,概念原理知識進本貫穿于必修和選修的各個,模塊之間,集中與《化學反應原理》模塊,它們本生具有抽象、概括的特點,并且邏輯性較強,是化學教學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內容。學習化學理論知識對于化學學習至關重要。
?、倩瘜W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認識科學發展過程、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了解科學研究基本私立、形成科學思維方法的過程。
?、诨瘜W理論基礎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利用元素周期律推測不熟悉元素的性質。
③理論性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對各種各樣的具體事例進行分析、概括,從而把握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的過程。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理論性知識,就可以使他們對事實性知識的學習不只停留在描達性的水平上,而能比較深入地認識到這些化學現象的本質。使學生不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④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釋現象時,對物質的結構、性質、變化等也進行了升華,提高了抽象概括能力。
因此,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教學設計題
25.【參考答案】

(2)教學設計“提供”
①教學目標
1.能說出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水解條件和水解產物;會書寫糖類水解的方程式。
2.從實驗現象到糖類水解產物的推斷,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通過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水解條件、水解產物的對比,提升分析歸納能力。
3.結合糖類、油脂和蛋白質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領悟化學現象與化學本質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獲得學以致用的辯證認識。
?、诮虒W重難點
重點: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水解條件和水解產物和糖類水解的方程式。
難點:糖類水解實驗的探究。
?、劢虒W過程
環節一:生活導入
【多媒體展示】多種食物的圖片:大豆、牛奶、花生、油類、雞蛋等。
【提出問題】這些食物能夠提供哪些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是直接被人體吸收的嗎?
【學生回答】糖類、油脂、蛋白質等。這些是大分子,不是直接被吸收,而是分解成小分子后被人體吸收。
【教師引導】這些大分子在人體內,被酶催化水解為小分子吸收,那在體外是否也能發生水解反應?在什么條件下水解?水解后的產物是什么呢?這節課一起探究“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水解反應”。
環節二:探究新知
1.糖類的水解反應
【教師引導】糖類在稀酸的條件下加熱會發生水解。
【過渡】蔗糖在稀硫酸、加熱的條件下水解的產物是什么?該如何驗證?
【多媒體展示】實驗方案: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熱5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氫氧化鈉溶液調溶液pH至堿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備的Cu(OH)2,加熱3~5min。
【演示實驗】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記錄現象。
【學生回答】現象:生成磚紅色的沉淀。
【提出問題】能否解釋這一現象?
【學生回答】蔗糖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了含有醛基的葡萄糖,能與新制的Cu(OH)2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磚紅色沉淀。
【教師引導】蔗糖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最終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能否寫出水解反應方程式?
【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稱為皂化反應。皂化反應有什么用途呢?
【多媒體展示】工業上制取肥皂視頻。
【學生回答】利用皂化反應,可以制取肥皂。
3.蛋白質的水解反應
【提出問題】蛋白質在什么條件下會水解?水解產物是什么?
【多媒體展示】蛋白質水解視頻。學生觀察,并書寫文字表達式。
【學生回答】蛋白質在酶等催化劑作用下也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

環節三:拓展提升
【提出問題】在以淀粉為原料生產葡萄糖的水解過程中,可用什么方法來檢驗淀粉的水解程度?
【小組討論,學生回答】可以先用碘,淀粉遇碘的藍色反應是很明顯的,可以取水解液中,滴加碘,若無藍色,說明淀粉水解完全。若出現藍色,再用銀氨溶液或者新制氫氧化銅溶液進行檢驗,若出現銀鏡或者磚紅色沉淀說明部分水解;若加入后無現象說明沒有發生水解。
環節四:小結作業
學生總結歸納本節課所學主要知識,表述學習心得。
作業:課下查找資料:糖類、油脂、蛋白質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