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河北省教師資格初中歷史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答案
- 時間:
- 2019-01-24 11:15:03
- 作者:
- 鄒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點擊可查看:2018下半年河北省教師資格筆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河姆渡遺址
2答案:B.孔子
3答案D。漢武帝
4答案,公元6世紀
5答案A。明經、進士
6答案A④《溝洫志》②《齊民要術》③《氾勝之書》
7答案:B。《多寶塔碑》
8答案A。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
9答案:D原遼、金統治下的漢族人及契丹、女真族人
10答案:D。中國市場開放程度有限
11答案B。戊戌變法
12答察D,遵義會議
13.答案C。全面抗戰時期
16答案C,希臘文明對西方文明影響深遠
17.答案A。文藝復興
18答案A。
19答案A,達爾文
20.答案B。農業集體化運動
21答案D。無限制潛艇戰
22答案C。“冷戰”開始時的局勢
23.答案:B。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24答案D。清朝
25答案C。04~0.6
二、簡答題
26.參考答案
(1)電力的廣泛應用: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制成發電機,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提供美國愛迪生發明電燈。
(2)交通工具的創制: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創制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9世紀90年代,柴油機創制成功。提供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制造的飛機試飛成功。
(3)通訊手段的發明: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電話;19世紀90年代,意大利人馬可尼實驗無線電報取得成功。
(4)化工技術的進步:1867年,諾貝爾發明炸藥;80年代改良成無煙火藥。
27.參考答案
(1)板書是教學中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提煉知識內容,突出教學重點。提供清晰適當的板書,有助于學生把握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結構化、要點化,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2)板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復雜的歷史內容,便于學生記憶。
(3)板書的內容能刺激學生注意,調控學生的思維方向,有一定的啟發性。
28.參考答案
注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結合具體、生動的史實,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歷史學習,積極參與歷史教學活動。提供如創設歷史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歷史上出現的矛盾、糾紛,從而產生了解歷史和探尋歷史的愿望。
提供常見的策略主要有:探究性學習策略、合作性學習策略、體驗性學習策略、自主性學習策略和接受性學習策略。
三、材料分析題
29.參考答案
(1)提供實行貨幣擴張政策,增加貨幣發行量,促進貨幣貶值;加強國家對金融的干預;控制產品產量,提高產品價格。
(2)提供背景:處于經濟大危機時期,企業破產,市場蕭條,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收入銳減。
提供影響:促進了經濟的逐步恢復和復興,穩定了社會發展;美國廢除了金本位制度,拋棄了貨幣緊縮政策,實施了貨幣擴張性政策;加速了舊的自由放任主義金融政策的衰落,逐步確立了國家干預的金融政策。
30.參考答案
(1)原因:
①地圖不夠清晰,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太多。提供②沒有體現在西北邊疆準部叛亂、大小和卓叛亂、西南邊疆西藏地區的統治,以及東南部分對臺灣地區的經略。③年代不夠精確,清朝不同時期,疆域面積變化比較大,因此應該標注清楚年代。提供④很多地區運用了現代地名,應該使用古代地名。
(2)提供①歷史地圖這一教學資源,就必須把它與教師講授、學生思考相結合,考慮教學實際與學生狀況,以簡明為宜;
②對歷史地圖的選擇,應該注意能夠幫助培養閱讀、理解、分析歷史地圖的能力;
提供③辨別歷史地圖的種類,注意歷史地圖的古今對照信息,注重地圖之間的比較,注意古今地名的對照。
④充分使用教科書的地圖和手工地圖。
31.參考答案
(1)不符合科學性原則,該課件制作不夠科學嚴謹和規范正確。提供如標題中應為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發展。以及1920年至1927年的“迅速蕭條”在圖示中就沒有進行注解。
提供不符合簡約性原則,課件設計應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符合觀看特點。畫面中對于每一個階段的注解位置不明,而且中斷了折線圖,使得整個畫面雜亂不堪。應采用不同類型的線表明每一個階段,并在每一個階段正上方進行標注,這樣會更清晰。
不符合藝術性原則,該老師的ppt設計感欠佳,不能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使人沒有觀看的興趣。
(2)歷史示意圖的設計需符合基本事實,注意知識的準確性。
提供歷史示意圖的設計需要將眾多的歷史信息進行正確分類,并找出其中的內在聯系,用圖示表明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
提供歷史示意圖應簡潔明了,要對知識要點進行高度的概括。這樣才能突出知識的重點,方便學生獲取信息。
提供歷史示意圖的設計應直觀生動,一方面是畫面直觀,即采用生動形象的線條,文字來進行設計。另一方面是呈現方式直觀,即歷史示意圖的呈現盡量分步呈現,隨著教師的講解進行逐步呈現,這樣效果會更加。
提供歷史示意圖的設計還需要兼顧美觀,美觀的示意圖更能引起學生的觀看興趣和記憶效果。
四、教學設計題
32.參考答案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向學生展示當今印刷機高速運轉的視頻片段,引導學生認識到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便利,方便了我們的讀書和學習。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引導:若要對印刷技術進行追本溯源,不得不提到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的發展。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設計意圖】用生活常見的事物進行導入,更好的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背景
提供教師展示關于雕版印刷利弊的相關史料,并向學生提問:雕版印刷術發明的時間是什么時候?有哪些不足?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我國在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但其費時費力,不經濟。
【設計意圖】史料的出示更好地鍛煉學生史料分析和總結概括的能力,培養論從史出的意識。
(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出現
教師提問:人們是如何解決雕版印刷術的弊端的?
學生閱讀課本找到答案: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教師播放介紹活字印刷術的相關視頻,引導學生觀看視頻進行小組討論,簡單歸納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并思考畢昇的創新“新”在哪里?這樣的創新有什么好處?
提供學生仔細觀看視頻分組回答問題后,師生總結:
(1)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為膠泥刻字——燒制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版。
(2)畢昇的創新在于“活”字,變死字為活字,變死版為活版。
(3)這樣做比較省時省力。
【設計意圖】視頻的播放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直觀認識,加強學生的記憶印象,同時小組討論的設置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發展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扮演“活字印刷術”代言人,向眾人講述自己的發展歷程。
提供學生扮演和講解完畢后,教師做最后總結:北宋發明泥活字、木活字,元代王禎發明轉輪排字法;元中期出現銅活字。
【設計意圖】角色扮演的方式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在講解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3.傳播
教師展示活字印刷術傳播示意圖,指導學生歸納活字印刷術的傳播路徑并嘗試自己畫出來。
提供師生總結活字印刷術傳播路徑:13世紀時,活字印刷術傳入朝鮮。之后傳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又經絲綢之路傳到波斯,后來經過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徑傳入到歐洲。
學生自行在白紙上畫出傳播的路線圖加深印象。
【設計意圖】示意圖能夠生動形象的展現歷史史實,而且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請學生扮演小老師帶領學生總結。
作業:課下動手制作,體驗自制泥活字、排版、印刷工序的操作過程。
【設計意圖】提供開放性作業體現了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感受科技發明的過程,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