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河北省教師資格初中政治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答案
- 時間:
- 2019-01-24 11:14:20
- 作者:
- 鄒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點擊可查看:2018下半年河北省教師資格筆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單項選擇題
1.答案:B。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
2.答案:B。案例教育法
3答案C。②③
4答案:B。共商共建共享
5.答案:D。應由王某和許某對傷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6答案:A。附肯定的生效條件
7.答案:D。抗辯權
8答案:D。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
9答案B。①③
10答案:B。維護好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
11答案B。①②④
12答案B。①②④
13.答案:A。商業銀行的竟爭會日益激烈
14答案暫缺
15答案:B。流通手段
16答案C。維護戶主的資金安全
17答案A。①②
18答案C。②③
19答案:D。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20答案A。①②
21答案暫缺
22答案C①④
23答案D。③④
24答案B。①②④
25答案C。②③
26答案暫缺
27.答案:C。實踐的客觀物質性
28答案暫缺
29答案暫缺
30答案暫缺
二、簡答題
31.參考答案
(1)性質:使用共享單車過程中,出現的亂停亂放、妨礙交通、上鎖霸占等行為屬于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而故意損毀,盜拆零件、整車偷盜等行為則涉嫌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構成行政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違法責任。
(2)措施:①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性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
③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
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32.參考答案
①必須堅持貫徹思想性第一的課程性質。初中學生屬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道德與法治老師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分階段分層次對初中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②必須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的課程基本原則。道德判斷與選擇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積極實踐,因此,道德與法治老師需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含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進行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
③必須堅持正面教育與積極疏導的教學原則。一方面,老師要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從正面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進行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老師還要及時疏通學生在思想上的模糊認識和錯誤思想,并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的思想認識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使學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④必須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學生在生活中面臨的多元文化與多元價值觀念有所不同,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也會有主體差異性,因此,老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多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幫助學生樹立新時代的主流價值觀念,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
三、材料分析題
33.參考答案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建議強調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是最重要的道德學習方式。
①教師要善于利用并創設豐富的教育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與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該教師創設情境,通過填寫卡片讓學生通過聯系自己在朋友遇到各種煩惱和困難時是如何做的,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
②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直接參與實踐的機會。該教師創設了小波遇上到苦難的情境,引導學生在體會小波和被他起綽號的同學的感受,并請學生想辦法幫助他,讓學生初步的參與實踐,提高他們道德踐行的能力
③該教師創設了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自己與朋友發生沖突的經歷,共同思考如何解決,為學生提供了參與實踐的機會,既有利于深化學生的認識,也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踐行道德。
34.參考答案
新課程指導下的教學評價理念具有新的特點,無論從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法還是評價主體方面都與傳統的教學評價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回歸了思想政治教學的特殊本質。材料中該校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評價存在以下問題:
①教學評價的方式單一。該校教師只是片面通過考試的評價作為唯一標準,新課程指導下的教學評價方式應該多樣化,比如可以采用如下評價方式:觀察、談話、項目評價、成長資料記錄袋等。
②教學評價的主體過于單一。該校教學評價的主體只局限于教師本身,主體過于單一。忽視了學生家長的評價以及學生的自評和互評。
③評價的內容違背綜合化要求。該校目前評價學生的角度僅限于知識評價,“唯分數論”,忽略了學生課堂表現、日常生活表現以及學習態度和作業完成情況,評價的角度不全面,不符合新課程指導下的教學評價理念。
④違背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理念。該校教師只是通過對學生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優良差,忽略了學生能力和情感態度方面的提升。
⑤過于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略了形成性評價,該校教師對學生的行為表現、能力提升和品德表現等方面未加以重視,違背了“關注學生發展過程”這一評價理念。
四、教學設計題
35.參考答案
(1)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味家庭中的親情之愛,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愛,以實際行動增進與父母的情感。
【知識目標】
知道每個家庭中,親情之愛的表現形式不一樣,了解我們與父母發生沖突的原因所在,親子沖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當的方式應對與父母的沖突。
【能力目標】
學會正確處理與父母之間的沖突,掌握與父母溝通技巧。
(2)辯證看待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情景教學過程
導入:視頻導入
一位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制作一個月的家庭情緒矛盾陰雨表。
過渡語:我們家庭中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如何進行化解呢?而且進入初中的我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和家人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我們希望父母像對待成人一樣尊重我們,不要過多干涉我們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對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時我們又覺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呵護。這也就產生我們和父母之間的矛盾。
新授:
活動一、我是矛盾協調員
課件展示視頻,父母之間矛盾產生激烈的爭執
小組討論,此時你會怎么辦?
根據學生討論,教師總結:作為子女,請對方冷靜,可以分割開,進行傾聽,進行勸慰。
活動二:父母之愛的體驗
課件上呈現幾則案例
案例1:早晨起來晚了,來不及吃早飯,媽媽沒完沒了地嘮叨,盡管聽起來有點煩,但心里還是暖暖的。
案例2:爸爸平時總加班,根本沒時間管我。那天開完家長會,他非要和我談談學習。我抱怨他只知道“散養”我,沒資格和我談學習。他真誠地說他的確想“圈養”我,只是他親自“飼養”的時間少,以后一定改進。
案例3: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媽媽拿著雨傘到學校門口接我,結果不小心崴了腳,我一時心急沖他嚷嚷:“我這么大的男孩子,這么點兒下雨,至于嗎?”同學都說我對媽媽的態度不好,媽媽對他們擺擺手,低聲說:“我知道他是心疼我。”
提問:同學們,類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嗎?請選擇兩三件,分小組討論并派代表在班上分享一下,并說一說感受。
學生回答后老師進行總結:父母呈現的愛是多樣化的,不要更多的在意爸媽說話方式是否妥當,父母無論怎么做都是為我們考慮,為我們出發。我們要多理解,多寬容。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審視父母給予我們的愛,質疑父母,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與經驗,親子之間的碰撞增多了,有時伴著甜蜜,有時出現緊張,甚至發生沖突,這是我們成長中難以回避的問題。
活動三、面對面
過渡:作為兩代人,由于我們與父母的心智,學識,經歷等方面差異較大,對問題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沖突難以避免。如果處理不好,親子沖突就會傷害雙方感情,影響家庭和睦。有效地化解沖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樣,也需要我們自己努力。那么如何更好地與父母相處呢?有什么技巧呢?學生思考進行回答。
根據情景卡,小組合作,分別扮演子女與父母,來進行表演。
情景卡一:考試沒有考好,父母責備
情景卡二:去網吧上網,父母責備
情景卡三:與同學計劃寒假游,父母阻攔
通過學生的表演,老師通過多媒體出示與父母溝通的技巧進行點評:
①關注事實:清楚自己想要和父母溝通什么,想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②把握時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溝通,溝通是在沖突發生時還是冷靜后,最好是在父母心情好時溝通。
③留意態度:如果希望父母能夠接受自己地想法,應該用什么樣地語言和態度表達?有時候采用地態度比語言的內容更重要。
④選擇方式:用什么樣地方式與父母溝通,時面對面溝通,還是通過文字溝通?如果面對面溝通有困難,可以嘗試通過文字溝通。
⑤考慮環境:選擇在什么環境下溝通,是在家中還是戶外安靜的地方?環境不同,人的心境就不同,溝通的效果也不同。
環節三:鞏固提高
活動四:生活大考驗。
教師給出案例,要求學生運用所學進行分析,王剛和陳強與父母之間的問題在哪里?他們應該怎么做?
案例:王剛和陳強的一段對話。王剛:“今天又和媽媽吵了一架,,媽媽最近越來越嘮叨,她的眼光怎么那么老,而且管的特別多,太煩!”陳強:“我也是,我已經一周不和爸爸說話了,決定和他絕交,他什么都要管,經常沖我吹胡子瞪眼的。我怎么這么不幸?”
根據學生的分析,教師進行總結:作為子女,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的相貌、性格、貧富、也無法選擇父母對待我們的態度和教育我們方式,但我們可以試著去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我們可以嘗試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和需要,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愛。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讓學生談一談學習這節課的感悟。
作業:給父母寫一封關于如何化解家庭矛盾的信。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