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初中語文面試考題解析
- 時間:
- 2020-07-01 13:56:49
- 作者:
- 馬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課題:《阿長與〈山海經〉》
課型:新授課
課時:第1課時
1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體會本文重點詞語的含義及作用。
2.通過小組談論法和情境感受法提升對于課文深層次理解的能力和感受作者所傳遞的情感。
3.體會作者對于過去身邊親近的人“阿長”的懷念、感激和敬佩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和分析,總結欲揚先抑的特點和使用效果。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于過去身邊親近的人“阿長”的懷念、感激和敬佩之情。
2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多媒體導入:導入語:同學們,老師為大家播放一段著名演員姚晨在《朗讀者》上的朗誦片段,大家來聆聽......
2,音頻就到這里,相信同學們都被這真摯的語言片段所感染,那么故事是怎么進展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阿長與〈山海經〉》。
二、整體感知
1,進入情境:大聲朗讀課文,對不理解的字詞進行圈畫,并借助工具書自主完成,教師著重強調“憎惡”。
2,默讀課文,嘗試概述作者對于阿長,主要描寫了哪幾件事情,用簡煉的文字概括。
3,教師明確:名字來源、睡相丑陋、規矩繁瑣、購買《山海經》。
三、抓住重點,體會情感
1,小組探究活動,選擇其中一個問題進行探究:
(1)通過這四件事情,能夠感受到阿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2)結合這四件事情的敘事順序,再感受全文,作者對于阿長發生了什么樣的態度轉變,這樣敘述有什么好
2,小組反饋:A.粗俗,渴望平安,善良。B.從不滿到厭惡到感激,作用是鮮明區別。
3,教師明確:
A.粗俗、迷信、不幸、善良淳樸,渴望一生平安的農村婦女形象,體現了作者對于典型環境下典型人物描寫的高超技藝。
B.從對于阿長的不滿到厭惡,到購買《山海經》后的感激,再到最后的懷念與敬佩,從感性的表面的抑,到理性的深刻的揚,這種寫作手法叫欲揚先抑,對于寫作中構思故事和塑造人物形象都能形成一種沖擊感,加強寫作效果,大家以后要在寫作中多加利用,讓你們的文章更加有張力。
3活動深化
總結本節課堂內容,采取系統歸納法和情感深化法相結合的原則。
4課后作業
為課文情節繪制幾幅小插畫。
以上就是關于河北初中語文面試考題解析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考生如果想獲得更多關于河北教師資格證相關資訊,如教師資格證報名時間、考試時間、報考指南、中學教師以及相關知識,敬請關注我們河北教師資格網。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