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教師資格面試:初中物理《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
- 時間:
- 2020-04-14 20:49:49
- 作者:
- 吳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牛頓第一定律。理解慣性。知道如何利用和防止慣性。
2.通過實驗探究和合理的推理,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物理學科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產生對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牛頓第一定律。
【難點】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兩幅圖片:一副為靜止的小車,一幅為風吹樹葉。引導學生得出錯誤觀點,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教師給出飛出的足球,不受力依然飛行,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牛頓第一定律
結合導入中的問題,教師追問,足球如何停止?學生分析得出受到阻力的原因。教師順勢提出運動的物體所受的阻力對于路程有什么影響?在學生給出了猜測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學生能想到用控制變量法,根據實驗思路,學生能想到用不同材質來做支持面,教師給出實驗器材,并讓學生按照物理小組討論合理的實驗步驟,之后進行實驗
經過實驗,學生能得到,阻力越小,運動的路程越遠。
教師引導學生,如果支持面光滑,阻力為零,學生能得到小車會一直運動下去。其運動為勻速直線運動。
學生理解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教師給出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作用力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教師結合探究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實驗基礎+合理推理,也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方法。
2.慣性
教師演示快速敲擊摞起來的棋子,并用多媒體展示子彈出槍膛之后的一段運動軌跡。
教師給出慣性的定義: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
教師給出汽車啟動和剎車時候人前后擺動的事例,讓學生用慣性解釋。引導學生思考,是否任何物體都有慣性?學生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加深對慣性的理解,并讓學生明白,慣性是物質本身一種屬性。給出大車和小車,同樣速度,哪個更容易停下,使學生初步明白,慣性只和質量有關系。
環節三:拓展提升
給出錘子中緊固錘頭和汽車中的安全帶和安全氣囊,讓學生進行解釋,使學生認識到在生活中如何利用和防止慣性。
環節四:小結作業
學生總結本節所學內容。課后自己查詢三個慣性在生活中應用的事例。
四、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關于2020年河北教師資格面試:初中物理《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的全部內容,考生如果想獲得更多關于河北教師資格證相關資訊,如教師資格證報名時間、中學教師、筆試試題、教師招聘、面試時間以及相關知識,敬請關注我們河北教師資格網。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