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按勞分配為主體》教案
- 時間:
- 2022-03-18 16:26:39
- 作者:
- 章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懂得我國按勞分配的必然性,了解按勞分配的意義和作用。
【能力目標】準確把握我國實行按勞分配制度的內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優越性的信念,增強擁護黨的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按勞分配為主體。
【難點】: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
三、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教材案例“南嶺村”的例子,提出問題:這個村子是怎樣分配個人收入的,引發興趣,導入新課。
導入:同學們好!今天上課之前先給大家看一個小村莊集體致富的案例。案例看完了,大家想一想這個村子是怎樣分配個人收入的?這種收入分配的方式有什么意義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的內容。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按勞分配的內容與要求
過渡:大家剛才說了,這叫按勞分配,可以看到村子富了,村民也富有了,充分體現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教師講授: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的就必須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且由于公有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在我國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大家現在結合書本的內容,來說說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什么?
學生自主思考回答。
教師歸納: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教師點撥:在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必須而且只能是按勞分配,同時這種勞動是社會勞動。我國在公有制經濟中為什么實行按勞分配?
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
過渡:同學們看書本上關于按勞分配、按需分配、平均分配的兩種觀點,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那種方式更合理呢?給大家5分鐘時間,一會咱們交流觀點。
學生討論,小組代表發言,組員補充。
教師歸納知識點:我國實行按勞分配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有其必然性,其主要的原因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只能實行按勞分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2.現階段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我國生產力沒有實現高度發達,勞動產品還沒有極大豐富,不具備按勞分配的物質條件)
3.現階段勞動還是人們謀生的手段。(勞動還是人們謀生的手段,還沒有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必須體現人們勞動的差距,不能搞平均分配。這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三、按勞分配的意義
過渡:按勞分配在我國現階段是適應我國國情的,有其必然性。那么,實行按勞分配有什么意思呢?同學們結合課本第四自然段,進行自學,一會兒請同學們來回答。
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回答。
教師歸納:是實行按勞分配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二是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制度,它是對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環節三:小結作業
過渡: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按勞分配的主要內容,同學們要掌握按勞分配的內容要求以及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和意義。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的水平和勞動的性質決定了我國必須要實行按勞分配,而且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這不僅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且也是我們黨的英明決定,希望同學們從現在起,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理想,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業:回家調查自己家的家庭收入狀況,搜集相關資料,并將這些收入按照分配方式進行分類。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