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北教師招聘筆試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三
- 時間:
- 2024-06-17 16:13:05
- 作者:
- 趙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1.治療恐怖癥最常用的方法是( )。(單選)
A.系統脫敏法
B.肌肉放松法
C.森田療法
D.行為強化法
2.一個學生總是一遍遍地數課本或其他圖書的人物數目或自己走過了多少臺階,判定這個學生可能有的心理問題是( )。(單選)
A.學習困難綜合癥
B.焦慮反應
C.厭學癥
D.強迫行為
3.多動癥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癥(ADHD)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癥,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疾病。其高峰發病的年齡階段為( )。(單選)
A.嬰兒時期
B.幼兒時期
C.小學時期
D.中學時期
4.揭示“兒童認知發生、發展的規律和機制的發生認識論”的創始人是( )。(單選)
A.華生
B.加德納
C.皮亞杰
D.斯滕伯格
5.關于教學與發展的關系,維果斯基的基本觀點是( )。(單選)
A.教學跟隨發展
B.教學與發展并行
C.教學促進發展
D.教學等同于發展
6.媽媽為小楠和小董榨了兩杯同樣容量的鮮果汁,分別裝在大小不同的兩個玻璃杯里,媽媽讓小楠先拿,小楠說“我要這杯多的”,小董在旁邊說“其實兩杯是一樣多的”。根據兩姐妹的回答,可以判斷出小楠和小董分別處于( )。(單選)
A.感知運動階段和前運算階段
B.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
D.感知運動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
7.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宣言中提出,健康應包括( )等幾方面。(多選)
A.生理
B.會學習
C.心理
D.社會適應
8.下列關于恐怖癥的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
A.對于具有實在危害事物的非理性懼怕
B.會出現焦慮反應
C.中學生中社交恐懼癥多見
D.恐怖癥患者面對非危險、非威脅的情境也會產生恐懼,但是他們不知道這種恐懼是過分的、不必要的
9.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生理反應,情緒問題不屬于心理健康問題。( )(判斷)
10.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老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在輔導的時候要堅持老師的主體地位。( )(判斷)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恐怖癥的矯正。系統脫敏法由美國學者沃爾普創立和發展。其操作步驟如下:(1)建立焦慮刺激登記表;(2)進行全身放松訓練;(3)焦慮刺激與松弛活動相配合。系統脫敏法是治療恐怖癥的常用方法,使用這一方法最好要及時進行。一方面,要有恒心和耐心;另一方面,改善班級中的人際關系,營造寬松自由的學校氛圍。因此,本題選A。
選項B,肌肉放松法是焦慮癥常用矯正方法。
選項C,日本的森田療法,強調當事人力圖控制強迫癥狀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所導致的對癥狀出現的專注和預期,對強迫癥狀起維持和增強作用。
選項D,行為強化法是行為建立的常用方法。
2.【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常見心理障礙。
選項A,學習困難綜合癥是指某些智力正?;蚪咏5膬和?,因神經系統的某種或某些功能性失調,使其在聽、讀、寫、算方面能力降低或發展較慢,以致陷入學習困難。
選項B,過度焦慮反應是兒童情緒障礙的一種表現,是指由于擔心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使其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增加失敗感和內疚感,從而形成緊張不安并伴有恐懼的情緒狀態。
選項C,厭學癥是由于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兒童情緒上的失調狀態。
選項D,強迫癥是一組以強迫癥狀(主要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癥。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強迫洗手、強迫計數、反復檢查、強迫性儀式動作是生活中常見的強迫癥狀。
題干中,學生總是一遍遍進行計數,屬于強迫計數。選項A、B、C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
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多動的高峰發病期癥。多動癥是一種以行為障礙為特征的兒童綜合癥,多在7歲時就有異常表現,如: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沖動行為、學習困難。其高峰發病的年齡階段為小學時期。
選項A、B、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
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皮亞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初創立了“發生認識論”,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認知發展觀。故本題選擇C。
選項A,華生為行為主義代表人物。
選項B,加德納為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者。其多元智能理論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
選項D,斯滕伯格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論,認為完備的智力理論必須說明智力的內在成分,智力成分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這三方面構成了智力成分亞理論、智力情境亞理論和智力經驗亞理論。
選項A、B、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
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維果斯基的發展觀。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梢钥闯鼋虒W作用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學決定著兒童發展的內容、水平和速度;另一方面也創造著最近發展區。他提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故本題選C。
6.【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守恒是指物體不論其形態如何變化,其質量是恒定不變的。前運算的兒童還不能認識到這一點,思維存在集中化的特征。他們在做出判斷時傾向于運用一種標準或維度,比如:長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還不能同時運用兩個維度。去集中化是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思維成熟的最大特征,兒童在這一階段獲得了守恒。小楠未獲得守恒屬于前運算階段,小董獲得守恒屬于具體運算階段。因此本題選B。
7.【答案】AC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心理健康的概念。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應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等幾方面。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又明確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故本題選擇ACD。
8.【答案】B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恐怖癥其實是一種焦慮障礙,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或場景產生非理性的懼怕。其可分為單純恐怖癥(對一件具體的東西、動物或情境的恐懼)、廣場恐怖癥(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蕩蕩的街道)和社交恐怖癥。
選項A,恐怖癥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或場景產生非理性的懼怕。故選項A錯誤。
選項B,恐怖癥其實是一種焦慮障礙,這個事物引起了我們的恐懼同時伴隨著焦慮,故選項B正確。
選項C,中學生處于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飛躍期,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好意思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所以,中學生中社交恐怖癥多見。故選項C正確。
選項D,恐怖癥患者面對非危險、非威脅的情境也會產生恐懼,他們知道這種恐懼是過分的、不必要的,但不可克制。故選項D錯誤。
選項A、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C。
9.【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心理健康的含義。心理健康的標準:
1.自我意識正確。能正確評價自己、接納自己。
2.人際關系協調。樂于交往,能和多數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處理矛盾的能力。
3.性別角色分化。能夠獲得相應的性別角色,行為方式和相應的性別角色規范一致。
4.社會適應良好。能夠面對、接受、適應現實,能夠妥善處理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5.情緒積極穩定。情緒樂觀穩定,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對未來充滿希望,有煩惱能自行解脫。
6.人格結構完整。具有較高的能力、完善的性格、良好的氣質、正確的動機、廣泛的興趣和堅定的信念等。故本題說法錯誤。
10.【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需要堅持以下六條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原則、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整體性發展原則。其中學生主體性原則指的是在心理輔導中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和調動學生自我心理發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因此題干說法錯誤。
以上就是“2022河北教師招聘筆試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三”的全部內容,關注河北教師資格網(m.18loli.com)了解更多河北省教師資格證信息,如報考條件、報名時間、報名入口,考試科目和考試時間、準考證打印、普通話成績查詢、資格認定時間以及唐山教師資格、石家莊教師資格等地區相關內容。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