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三
- 時間:
- 2022-05-23 09:40:24
- 作者:
- 趙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一、單項選擇題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是()
A.演示法
B.練習法
C.實驗法
D.實習作業法
2.對于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情感的學生來說,有效的行為改變方法是()
A.系統脫敏法
B.松弛訓練法
C.認知轉變法
D.肯定性訓練
3.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外部線索為依據,其態度和自我認知易受周圍環境或背景的影響,不易獨立地對事物做出判斷,而是人云亦云,從他人處獲得標準。這是()認知風格。
A.場依存型
B.場獨立型
C.沖動型
D.沉思型
4.最近發展區這一概念是由()提出的。
A.皮亞杰
B.維果茨基
C.埃里克森
D.柯爾.伯格
5.在德育工作中,教師利用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稱之為()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實際鍛煉法
6.教育目的包括三個層次,居于第三層次的是()
A.國家的教育目的
B.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
C.課程目標
D.教師的教學目標
7.我國古代內發論的代表人物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8.根據教學評價的參照指標,可分為()
A.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
B.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C.個體內差異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D.相對性評價、性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
9.在講“平面直角坐標系”時,王老師在講授該知識前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數軸上一個點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個數可以表示一個點。那么在一個平面上一個點如何用數來表示呢?在總結這節課時王老師結出了答案。這屬于課堂總結的哪種方法()
A.復述法
B.呼應法
C.懸念法
D.比較法
10.“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從事焉。”這句話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A.因材施教原則
B.發展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11.蘇格拉底問答法的第三步是()
A.諷刺
B.助產術
C.定義
D.歸納
12.當班主任接到一個教育基礎較差的班級時,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A.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B.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C.組織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
D.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13.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學習方式是()
A.自主學習
B.創造學習
C.探究學習
D.合作學習
14.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則“大器晚成”。這體現了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
A.互補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15.診斷性評價多半是在()
A.教學過程中
B.形成性評價之后
C.形成性評價之前
D.教學過程之后
16.以下做法小學語文課程不倡導的是()
A.自主合作
B.生動活潑
C.單一講授
D.豐富的實踐活動
17.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A.數據與整理
B.推理和證明
C.方法和語言
D.計算與估算
18.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和自信心。
A.寫作能力
B.寫作興趣
C.寫作技巧
D.寫作天賦
19.以下哪個選項不屬于學習策略的范疇()
A.利用音像和網絡資源豐富學習內容
B.設計探究式學習活動,促進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C.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學習目標
D.制定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0.現實中傳遞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爾系數”、預測天氣情況的“降雨概率”、表示空氣污染程度的“空氣指數”、表示兒童智能狀況的“智商”等,這表明數學術語日趨()
A.人本化
B.生活化
C.科學化
D.社會化
二、簡答題
1.簡述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簡述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3.小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題
1.吳老師的專制管理班級方式遭到學生的集體造反。應該讓學生一起商量班級管理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班級的不足和自己的責任;其次,把任務按小組分配給同學,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競爭;再次,一起為班級要設提建議;最后,增強雙方溝通,漸漸地班級中呈現出一派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新氣象,以前的壞風氣消失得無影無蹤。
(1)現代班級管理的理念是什么?
(2)吳老師最初管理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3)吳老師后來管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期末考試剛剛結束,幾位學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幾乎是用哀求的語氣對班主任說:“別給我們排隊了。”孩子們的目光里充滿了惶恐與不安。這位教了20多年書的教師心頭一熱,眼睛濕潤了。事后,他對記者說:“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據某課程調查小組的一項調查顯示:“96%的學校給學生按考試成績排名次,經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學生對全班公布分數和排名次感到緊張、害怕,甚至討厭。”
請依據以上實例,分析“排名榜”帶來了什么?
四、教學設計題
在《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一課上,特別指出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不同,容易變形,具有不穩定性,且這種不穩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
(1)如何指導高年段學生學習該知識,擬定教學目標。
(2)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針對重點難點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實驗法的內涵。
2.【答案】D。解析:肯定性訓練也叫自信訓練,目的是促進個人在人際關系開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和觀點,維護自己權益也尊重別人權益,發展人的自我肯定行為。
3.【答案】A。解析:題干描述的是場依存型認知風格的特征。
4.【答案】B。解析:最近發展區是由維果茨基提出的。
5.【答案】C。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師利用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6.【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個層次: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目標居于第三個層次,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結束后學生所能達到的預期標準。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解析:呼應法是指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設疑置惑,而在總結時釋疑解惑。而懸念法是指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教師通過設疑引出下堂課要學的內容。二者易混淆,考生需注意區分。
10.【答案】B。解析:發展性原則又稱量力性原則,也稱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使他們能夠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題干的描述是該原則的典型闡釋。
11.【答案】B。解析:蘇格拉底問答法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因為除非一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第二步稱為定義,在問答中經過反復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第三步稱為助產術,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
12.【答案】A。解析:班主任在班集體的組建階段,就應著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別是當接到一個教育基礎較差的班級時,首先就要做好這項工作。
13.【答案】C。解析:題干描述的是探究學習的內涵。
14.【答案】D。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是指個體之間的身心發展以及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同方面之間,存在著發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考生需注意的是,不平衡性主要指同一個體,而個別差異性主要指不同個體。
15.【答案】C。解析:診斷性評價指為查明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實施的測定。它是在形成性評價之前的評價。
16.【答案】C。
17.【答案】C。解析: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18.【答案】B。
19.【答案】B。解析:設計探究式學習活動屬于教學策略,而不是學習策略。
20.【答案】B。解析:數學術語不再讓人聽不懂,而是朝著人們能理解的方向發展,日趨生活化,越來越貼近生活。
二、簡答題(答案要點)
1.(1)教育觀察法;
(2)教育調查法;
(3)教育實驗法;
(4)教育行動研究;
(5)教育敘事研究。
2.(1)反思使經驗(和教訓)變成教學智慧,從發生的事件中得到啟發;
(2)反思能幫助自己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3)反思使自己學會教學;
(4)反思促進教師成長。
3.小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生的有意記憶明顯增強:從無意注意為主轉變為有意記憶為主,是小學生記憶發展的第一個特點;
(2)小學生的意義記憶迅速發展:從機械記憶為主向意義記憶為主過渡,是小學記憶發展的第二個特點;
(3)小學生的抽象邏輯記憶水平逐步提高:從具體形象記憶向抽象邏輯記憶的方向發展,是小學生記憶發展的第三個特點。
(4)短時記憶的容量發展迅速:小學生短時記憶的容量發展迅速。
三、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1.(1)現代班級管理觀要求以學生為本建立班級管理新機制,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聰明才智,發揚學生在班級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強調師生合作、生生合作。
(2)該班主任最初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并沒有以學生為本,而是堅持專制型的領導方式。這種領導方式屬于支配性領導,無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以僵硬的對策為基礎,只給予統一強制的指導,或一味地斥責、威脅。堅持以教師為中心,班主任一直在從事程式化的教育教學工作,他們最關心的是兩件事:一是如何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確保班級成績在學校中的排名;二是如何讓學生服從老師,以維護教師的權威不受侵害。學生必須被動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從而引起了學生的不滿與抗議。
(3)班主任后來成功是因為他改變了原來的班級管理方式,建立了民主型的領導方式,這種領導方式屬于綜合性的指導,能夠靈活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以此為基礎引出學生的自發行為,促進班級同學的思想在合作中進行交流。“讓學生一起商量班級管理主題班會”“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競賽”“一起為班級建設提建議”“增強雙方溝通”體現了以滿足學生的發展為目的,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有目的地訓練學生進行班級管理的能力。
2.(1)材料中提到的現象充分體現了當前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或教育目標,運用可行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的收集信息資料和分析整理,對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可見,教育評價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質量。而材料中的現象已然遠離這一目的。
(2)教育評價的結果,對于被評價者來說,不僅能提供反饋信息,而且能激發和調動其積極性,因為一般情況下,被評價者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都有獲得較高評價和實現自身價值的愿望。因此,良好的評價會對成功的經驗起強化作用,使被評價者加倍努力,產生獲取更大成功的動力,會對失敗的教訓起消退作用,使被評價者產生不甘落后、奮發努力、改進工作的動力。可見,教育評價可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而材料中并未體現教育評價的這一積極功能,反而突出學生的厭惡感。
(3)現代教育評價的理念是發展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以被評價者的發展為本,重視被評價者的起點和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評價對象的發展,它基于評價對象的過去,重視評價對象的現在,更著眼于評價對象的未來。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更為關注的應該是學生的個體發展,而不能僅僅著眼于學生的成績、排名。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進而提高教育質量。
四、教學設計題(答案要點)
(1)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挖掘、拓展學生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研究、發現”,使他們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方面得到發展。同時,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帶著問題研究平行四邊形,通過制作、猜想、驗證進行本堂課的教學。在學生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使學生自覺地進行知識遷移,進而對與舊知識密切相關的新知識進行深入思考,使學生在體會數學的魅力同時發展智慧。
【教學目標】
①對比三角形,理解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動手操作、空間想象等能力。
②通過觀察、對比、合作交流、動手操作,使學生在探究中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有關知識,掌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習方法。
③使學生感受到平行四邊形不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探究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2)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是個難點,針對這一難點設計如下活動:首先拿一個長方形木框,用兩手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導學生觀察兩組對邊有什么變化?拉成了什么圖形?什么沒有變?接下來,讓學生自己動手,把準備好的長方形框拉成平行四邊形,并測量兩組對邊是否還平行。然后,根據剛才的實驗、測量,引導學生概括出平行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最后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不容易變形。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不同,容易變形,也就是具有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請學生能舉出實際例子。這樣設計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與技能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不僅讓學生經歷了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而且還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價值,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以上就是關于河北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三的全部內容,考生如果想獲得更多關于河北教師資格證相關資訊,如河北教師資格證筆試試題、考試時間、報考條件、面試時間以及相關知識,敬請關注我們河北教師資格網。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