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五
- 時間:
- 2022-05-25 09:31:57
- 作者:
- 趙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一、單項選擇題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D )。
A.說服教育法
B.鍛煉法
C.陶冶法
D.榜樣法
2、學生剛學英語時,對26個字母的記憶兩頭容易,中間難,這種現象的解釋是(D)。
A.痕跡消退說
B.動機說
C.同化說
D.前攝抑制與倒攝抑制
3、奧蘇伯爾提倡在教學中采用“先行組織者”這一技術,其精神實質是( B )。
A.強調直觀教學
B.強調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知識的相互聯系
C.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D.引導學生的發現行為
4、( B )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一成長。
A.科頓
B.波斯納
C.布魯納
D.布魯巴奇
5、德育是指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 D )的教育。
A.政治立場和觀點
B.政治思想品質
C.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D.品德
6、班級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D )。
A.運用教學技術手段精心設計各種不同教學活動
B.幫助學生進行社會角色的學習
C.幫助學生成為學習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調動班級成員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7、學校中常見的期末考試屬于( A )。
A.總結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標準參照評價
8、教育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產生予生產勞動,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提倡教勞結合,教育科學的方法以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這一觀點是( D )的認識。
A.實用主義教育學
B.制度教育學
C.實驗教育學
D.馬克思主義教育學
9、安安平時比較踏實.遇事沉著、冷靜,但卻比較死板,靈活性不足。她應該屬于( C )類型。
A.膽汁質
B.多血質
C.粘液質
D.抑郁質
10、人的抽象思維的發展總是先于感知運動的發展,這體現心理發展的特點是( B )。
A.連續性與階段性
B.定向性與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11、人類最早的教學手段是( B )。
A.文字材料
B.口耳相傳
C.直觀教具
D.黑板加粉筆
12、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體制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職權影響力;二是( C )。
A.年齡影響力
B.性別影響力
C.個性影響力
D.學術影響力
13、小學生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C )。
A.強化法
B.自我控制法
C.全身松弛訓練
D.示范法
14、教育學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問題來認識的是( B )。
A.神話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15、學生集體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B )。
A.集體輿論
B.共同目標
C.干部隊伍
D.活動
16、“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這是充分運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A )。
A.陶冶教育
B.榜樣示范
C.實際鍛煉
D.品德評價
17、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包括( B )。
A.個人活動
B.文藝活動
C.群眾性活動
D.小組活動
18、下列不屬于我國普通教育學校教學任務的是( D )。
A.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B.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C.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D.學生在課外獨立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的提高
19、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是( A )。
A.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查假設
B.發現問題一研究問題——提出假設一一檢查假設
C.發現問題一提出假設——理解問題一檢查假設
D.研究問題一一發現問題——一提出假設一檢查假設
20、自夸美紐斯確立后,幾個世紀來一直為各國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D )。
A.小組教學
B.道爾頓制
C.個別教學
D.班級授課制
二、簡答題
21、對學生進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題要點】(1)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
(2)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 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
22、簡述檢索文獻需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題要點】(1)檢閱要全面,即全面性;
(2)檢閱要認真細致,即準確性;
(3)勤于積累;
(4)善于思索。
23、什么是啟發性教學原則?談談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貫徹啟發性原則。
【答題要點】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貫徹啟發性原則的要求:(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啟發學生將知識創造性地用于實際;(4)發揚教學民主。
三、材料分析題
24、一位教師在教學《黃山小記》這一課時,學生對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詩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產生了質疑:為什么黃山不在五岳之列?這位教師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學生爭議未果的情況下,留下問題家庭作業讓學生課后去探究去查詢有關資料,寫出研究報告。
問題:這種家庭作業布置體現了新課程的哪些理念?
【答題要點】改變了傳統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把問題留給了學生,能夠促進學生探索性學習的形成。
25、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需要多少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的教學片段:①出示買賣的情境圖(圖標有泳圈的單價l2元,籃球的單價15元)。
②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③探索算法多樣化。
師: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算式怎樣列? 生:l5×3一
師:應該怎樣算呢?
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
生2:我用乘法10×3=305×3=1530+15=45(元)生3:把l5看成3個5,共有9個5,得45(元)
師:你喜歡用什么方法?生1:用加法。
師:用加法也可以。生2:用乘法。
師:好的。
④練習70×5—24×2—13×5—31×3—34×2—24×4一師:你喜歡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學生練習時,筆者觀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
問題:請從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的層面上加以分析。
[答案要點]算法優化不是群體或教師的優化,而是學生個體的學習、體驗與感悟的過程,對個體而言,是個體
對原有的計算方法優化的過程,是個體思維發展、提高的過程。如果不對算法進行優化,那么學生就沒有收獲,沒有提高。在優化算法的過程中,教師務必注意兩點:第一,優化的主體是學生,要尊重學生的想法。教師應把選擇判斷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優化的過程是學生FI我完善的過程,產生修正A我的內需,從而“悟”出屬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師在評價算法時,不要講“優點”,而要講“特點”,把優點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這才能達到優化的目的。第二,教師要明確“優化”并不是統一-- 種方法。把優化的過程作為引導學生主動尋找更好方法的過程,尊重學生的選擇。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40分)
26、 給予是快樂的
圣誕節快到了,哥哥送給保羅一輛新車作為圣誕禮物。圣誕節的前一天,保羅從辦公室里出來的時候.看見一個男孩在他閃亮的新車旁走來走去,有時候伸手輕輕地摸一下,滿臉羨慕的神情。
保羅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個男孩,從衣著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寬裕。看見保羅在望著自己,男孩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是啊,”保羅點點頭說,“這是我哥哥給我的圣誕禮物。”
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車是你哥哥給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錢?”保羅點點頭。男孩驚嘆地說:“哇!我希望……”
保羅以為男孩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男孩卻說:“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保羅吃驚地看著這個男孩,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車兜一圈嗎?”“當然,我非常愿意。”
車開了一段路,男孩轉過身來,眼睛里閃著亮光,說道:“先生,你能把車開到我家門口嗎?”
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又大又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氣的事。但是,保羅又錯了。
“麻煩你把車停在臺階那里,等我一下,好嗎?”
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臺階進了屋。不一會兒他出來了,背著一個小孩,顯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殘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臺階上,兩個人緊靠著坐下。他指著保羅的車,說:“看見了嗎?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圣誕禮物!將來,我也要送你一輛這樣的新車。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坐在車里,親眼看看我跟你講的那些好看的圣誕禮物了。”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下了車,把小弟弟抱進了車里。那個男孩眼睛里閃著喜悅的光芒,也坐了進去。他們三個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這個夜晚,保羅從內心里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
問題(一):請概括本文所闡述的故事并揭示寓意。
問題(二):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問題(三):設計本文的導入環節。
【參考設計】
問題(一):
這篇課文講述了圣誕節前夜,保羅偶然結識了一個生活貧困的小男孩,在短暫的相處中,小男孩的言行強烈地震撼了保羅的心靈,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獻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將關愛送給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從而深切地感受到給予的快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給予,學會幫助別人,并從中體會給予的快樂。
問題(二):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理解“給予、羨慕、兜一圈、富裕、不由自主、饒有興趣”等詞語的意思。
②能夠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③知道保羅、小男孩、小男孩弟弟的快樂從何而來。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品味重點詞句,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描寫來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感受保羅、小男孩的心靈,陶冶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情操。
2.教學重點
從文中人物的言語和行為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和保羅的心理感受,從字里行間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靈。
問題(三):
導入:
同學們.當老師表揚你時你什么心情呀?(很快樂、很高興)但有一種快樂,不但表現在臉上,而且表現在心靈的感應,如春風拂過,漣漪蕩開,這種快樂便是給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給予是快樂的》,請同學們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給予為什么是快樂的?誰給予了誰?)
同學們的問題很好,前陣子有個小朋友到老師家做客,老師給他一根芝麻糖,他臉上便笑成了一朵花。這時來了個比他小的小妹妹,也盯上了那根芝麻糖,我讓他分一半給小妹妹,你們猜怎么樣?他自己也非常想吃,沒有給小妹妹。
是的,這個小朋友還小,不懂道理,怎么說他也不樂意把得到的東西送出去。看來我們的課題《給予是快樂的》說起來容易,真正懂得它的意義是不簡單的。課文中的保羅也是如此。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這個故事。
以上就是關于河北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五的全部內容,考生如果想獲得更多關于河北教師資格證相關資訊,如河北教師資格證筆試試題、考試時間、報考條件、面試時間以及相關知識,敬請關注我們河北教師資格網。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