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北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卷答案解析
- 時間:
- 2022-03-16 11:07:40
- 作者:
- 徐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一、單選題
1.【答案】A。解析:本題考察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A項作品分析法是分析幼兒的作品(如繪畫、手工作品、語言作品、構建作品,或以幼兒在探究事物、創編舞蹈、表演、游戲等活動中的照片、錄像帶為分析對象的其他作品等)。B項測驗法是根據一定的測驗項目和量表來了解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方法。C項觀察法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并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征的方法。D項實驗法是根據研究目的,改變和控制幼兒的活動條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動有規律的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活動之間關系的方法。因此,BC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學前兒童發展——學前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原則與方法——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
【難易等級】★
2.【答案】C。解析:本題考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是:(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3)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4)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5)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ABD項錯誤。故本題選C。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學前教育原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科學領域目標
【難易等級】★
3.【答案】B。解析:本題考察兒童營養素需要。兒童在生長發育時期,需要9種必需氨基酸,即賴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纈氨酸和組氨酸。其中組氨酸是小兒較成人多一種的必需氨基酸。ACD項屬于干擾項,故本題選B。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生活指導——幼兒營養——兒童營養素需要
【難易等級】★
4.【答案】C。解析:本題考察幼兒園教育評價的類型。A項相對評價是在某一類評價對象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作為基準,將該類對象逐一與基準相比較,判斷其是否達到基準所具備的特征及其程度。B項診斷性評價是在教育活動之前進行的預測性評價或“事實評價”,目的在于了解幼兒的基礎情況,包括對幼兒的智力、技能、行為、能力、個性、情感、態度等等進行診斷,作出判斷,為有效制訂教育活動計劃或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一般在教育活動開展前或在學期初進行這類評價。C項絕對評價是以某種既定的目標為參照,目的在于判斷個體是否達到這些目標,而不受被評團體的影響與約束,忽略個體狀況在團體中所處的位置。絕對評價中應重視穩定的絕對標準的合理性。幼兒園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絕對評價。D項個體內差異評價是指把某類評價對象中的每一個個體的過去和現在相比較,或者將同一評價對象的若干側面互相比較。因此,AB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教育評價——幼兒園教育評價概述——幼兒園教育評價的類型
【難易等級】★
5.【答案】A。解析:本題考察早期的傳統理論。A項剩余精力說,代表人物斯賓塞,游戲是兒童和高等動物對剩余精力的一種無目的的消耗,即游戲是剩余精力的發泄。B項說法錯誤。C項預演說,代表人物格羅斯,游戲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無意識的準備。D項復演說,代表人物霍爾,游戲是人類生物遺傳的結果,兒童游戲是重現祖先生物進化的進程,重現祖先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動作和活動。因此,BC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游戲活動的指導——幼兒游戲的基本特征——早期的傳統理論
【難易等級】★
6.【答案】D。解析:本題考察世界上最早的幼兒教育機構。歐文于1816年在蘇格蘭的新拉納克為1~6歲兒童創辦了幼兒學校,這堪稱歐洲最早的幼兒教育機構。故本題選D。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學前教育原理——幼兒教育的發展——幼兒教育機構
【難易等級】★
7.【答案】A。解析:本題考察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杰提出,皮亞杰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兒童智慧(思維)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A項感知運動階段,0~2歲處于這一階段,此階段的主要特征是:(1)僅靠感覺和動作適應外部環境,應付外界事物;(2)認知特點:①通過探索感知與運動之間的關系來獲得動作經驗;②低級的行為圖式;③獲得了客體的永恒性(9~12個月)。因此,BC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學前兒童發展概述——學前兒童發展理論——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難易等級】★
8.【答案】B。解析:本題考察幼兒動作發展的規律。幼兒動作發展的規律包括:從整體到局部的規律、首尾規律、近遠規律、大小規律、無有規律。A項首尾規律是指兒童最先學會抬頭,然后俯撐,翻身,坐和爬,最后學會站和走。這種發展趨勢可稱為“首尾規律”。B項近遠規律是指兒童最早出現的是頭的動作和軀干的動作,然后是雙臂和腿部的有規律的動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細動作。這種發展趨勢可稱為“近遠規律”,即靠近頭部和軀體的部分先發展,然后是遠離身體中心部位動作的發展。C項大小規律
從四肢動作看,先是學會臂和腿的動作,即活動幅度較大的所謂“粗動作”,以后才逐漸學會手和腳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精細動作”。這種發展趨勢可以稱為“大小規律”。D項無有規律是指兒童動作發展的方向是越來越多地受心理、意識支配,動作發展的規律也服從于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從無意向有意發展的趨勢。根據題意符合近遠規律,故本題選B。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生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幼兒動作的發展——幼兒動作發展的規律
【難易等級】★
9.【答案】B。解析:本題考察幼兒同伴交往的類型。龐麗娟采用“同伴現場提名法”對幼兒的同伴社交類型進行研究,A受歡迎型,幼兒喜歡與人交往,在交往中積極主動,且常常表現出友好、積極的交往行為,因而受大多數同伴的接納和喜愛,在同伴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具有較強的影響力。B項被忽視型,這類幼兒不喜歡交往,他們常常獨處或一人活動,在交往中表現得退縮或畏縮,他們很少對同伴做出友好、合作的行為,也很少表現出不友好、侵犯性行為,因此既沒有多少同伴主動喜歡他們,也沒有多少同伴主動排斥他們,被大多數同伴忽視和冷落。C項被拒絕型,這類幼兒喜歡交往,在交往中活躍、主動,但常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攻擊性行為較多,友好行為較少,因而常常被多數幼兒所排斥、拒絕,在同伴中地位低,同伴關系緊張。D項一般型,這類幼兒在同伴交往中行為表現一般,既不是特別主動、友好,也不是特別不主動或不友好;同伴有的喜歡他們,有的不喜歡他們,他們既非為同伴特別地喜愛、接納,也非特別地被忽視、拒絕,因而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一般。根據題中描述,實際上是被同伴忽視和冷落的,很少被同伴提及,屬于被忽視型。故本題選B。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學前兒童同伴關系的發展——幼兒同伴交往的類型
【難易等級】★
10.【答案】A。解析:本題考察活動區布局的策略。A項動靜分區,建構區、表演區、音樂區等屬于熱鬧的“動”區,而圖書區、數學區等活動量較小,需要安靜,這樣兩類區最好離得遠些,以免相互干擾。B項就近,美工區由于經常需要用水,最好離水源近一些;科學區、運動區需要自然的光線,而且經常需要將活動延伸到戶外場地,最好選擇向陽和接近戶外的一面。C項相對封閉性,由于界限不明晰,會導致兒童無目的地“亂竄”。所以教師要利用各種玩具柜、書架、地毯等現有設施作為活動區之間的分界線。不同的活動區、不同年齡的幼兒有不同的要求。圖書區的封閉程度要高一些,而美術區、娃娃家則可以開放一些,以便于取水換水和出入方便。D項方便通暢,教師要合理利用活動室的每個角落,充分發揮活動室內設施的作用,保證活動室內的“交通”暢通無阻。BC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活動區的種類及其設置
【難易等級】★
二、簡答題
11.【答案要點】
(1)活潑好動;
(2)喜歡交往;
(3)好奇好問;
(4)模仿性強;
(5)好沖動。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學前兒童個性心理特征的發展——幼兒性格的年齡特點
【難度等級】★★
12.【答案要點】
(1)良好的師幼關系有助于幼兒獲得關愛;
(2)良好的師幼關系有助于幼兒獲得安全感;
(3)良好的師幼關系有助于幼兒之間建立同伴關系;
(4)良好的師幼關系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心理環境的創設——構建良好的師幼關系
【難度等級】★★
三、論述題
13.【答案要點】
(1)從依從性的評價發展到自己獨立評價,幼兒初期,孩子還沒有自我評價。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依賴于成人對他們的評價,如“媽媽說我是個好孩子”。到了幼兒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
(2)從對個別方面的評價發展到對多方面的評價,4歲左右的孩子有一半以上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但主要是從個別方面或局部來評價自己;如:幼兒在回答我是好孩子的原因時,說“我不打人”,5歲左右的孩子則進一步;說“晚上我幫媽媽刷碗”,6歲的孩子則能從多方面進行評價。
(3)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過渡,幼兒的自我評價基本上是對自己外部行為的評價,還不能深入到對內心品質的評價。如:“我不說謊,我上課表現好”等。
(4)從具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評價發展到根據簡單的行為規則的理智評價,幼兒初期的孩子往往不從具體事實出發,而從情緒出發進行自我評價。如:當問孩子誰畫的畫好看,絕大多數孩子都說自己好,事實并非如此。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學前兒童個性調控系統的發展——幼兒自我評價發展的趨勢
【難度等級】★★
四、案例分析題
14.【答案要點】
(1)興趣性。學前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決定材料既要有趣又要能讓他們做做玩玩,這樣才能增強兒童學習探索的興趣。材料中中班的幼兒們開始學習使用筷子,幼兒對如何使用筷子很感興趣,所以老師投放的不同筷子才會讓幼兒們玩得不亦樂乎。
(2)整合性和開放性。區域的材料應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要整合教育機構、教師、兒童、家庭以及社區等多方面的資源。材料中讓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不同材質、顏色、長短粗細的筷子,充分體現了家庭是區域材料最有力的資源保障和后盾。
(3)啟發性、操作性、探索性。材料中老師并與幼兒摸索筷子怎么玩,并把幼兒想法多種筷子投放到不同區域。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并且投放在不同區域的材料都可以讓幼兒直接操作,直接獲得體驗。
(4)豐富性和層次性。老師就讓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不同材質、顏色、長短粗細的筷子,并與幼兒研究出不同的玩法,保證了筷子數量充足和形式、功能多樣。
(5)適宜性。生活區幼兒玩筷子夾珠子的游戲,數學區幼兒玩起配對、拼圖的游戲,音樂區幼兒把筷子當做鼓錘、指揮棒演奏樂曲,建構區幼兒用筷子搭建樓房,美術區幼兒把筷子當做畫筆。符合中班幼兒的發展特點。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活動區材料的投放
【難度等級】★★
15.【答題要點】
(1)早期依戀對兒童發展的作用
①安全依戀有助于兒童積極的探索。
研究表明,早期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2歲時會產生更多復雜的行為,兒童對事物產生積極的興趣,主動去活動、探索,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這種好奇心則直接影響兒童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孩子表現出更高的持久性和愉快感,有助于問題的解決。材料中父母將孩子托付給老人等他人撫養,會使孩子會缺少探索行為,例如過分溺愛;沒有安全感等,對今后孩子的成長產生一定的影響。
②良好的依戀有助于幼兒的同伴關系。
安全型依戀的兒童比不安全型依戀的兒童更容易接觸,情緒比較愉快,攻擊性低,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孩子與父母的關系不好,與同伴相處中也會存在很大的問題。
③早期的依戀有利于兒童獲得關愛感和安全感。
材料中所描述的父母不經常與孩子接觸,不利于孩子良好依戀關系的養成,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2)措施
①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間的母子接觸。有研究認為,最佳依戀的發展需要在“母性敏感期”,理想條件是出生后3小時起,孩子應該與母親有定時的接觸。
②盡量避免父母親與孩子的長期分離。孩子與父母的長期分離會造成孩子的分離焦慮,從而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
③父母親與孩子之間要保持經常的身體接觸。父母要適當的和孩子一塊玩耍,同時在與孩子接觸時,要保持愉快的情緒,高高興興地和孩子一塊玩。
④父母親對孩子發出的信號要及時做出反應。父母親對孩子所發出的信號要敏感的作出反應,要注意孩子的行為,并給予一定的關照。
【知識點】保教知識與能力——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學前兒童親子關系的發展——良好依戀的培養
【難度等級】★★
五、活動設計題
【參考設計】
中班藝術領域美術活動《玩足球》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樂于參與《玩足球》繪畫創作,感受玩足球時激動與興奮的心情。
2.技能目標:掌握踢足球的動作姿勢,能夠大膽設計玩足球的場景。
3.認知目標:了解足球及玩球人物元素特點,知道畫將球畫圓的技巧。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學習各類踢球姿勢,感受《玩足球》繪畫活動的樂趣。
2.活動難點:將玩足球場景以及人物的姿態用流暢的線條和技巧畫出并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有畫面感的作品。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視頻短片“足球訓練五大聯賽”;踢球圖片、水彩顏料、油畫棒、白紙等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踢過足球,在電視上有看過足球比賽的經驗。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視頻導入
教師帶領幼兒觀看視頻短片“足球訓練五大聯賽”,為后續活動做鋪墊。
(1)教師播放短視頻,提出啟發性問題,引導幼兒仔細觀看。
師:小朋友們,激烈的足球比賽開始啦,場上的隊員們都在快速的奔跑著,5號隊員帶球來到了球門前,他已經抬腳準備射門了,你們猜一猜這個球是否會射入球門?
(2)幼兒交流討論視頻中的球是怎樣射入球門,場上的比分是多少。
師:小朋友們,請你們討論一下,足球是怎樣進入球門的?場上的比分是幾比幾?
(預設性回答:①用力一踢,足球一下子就踢進了;②要一直將球傳給別人,由距離球門最近的人踢進去;③此時場上的比分為3:1。)
(二)展開部分
1.師幼共同展示玩足球的動作,感受玩足球時的愉快情緒。
(1)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踢球時人物的身體動態。
師:小朋友們,通過剛剛的小視頻你們誰能夠大聲地告訴我視頻中是怎么玩球的,他們做了什么樣的動作?
(預設性回答:①小朋友們在踢球;②有的人在奔跑;③有的人在踢球;④有的人伸開上臂防止球進入球門。)
(2)幼兒分組模仿學習各類踢球姿勢,感受此時人物的心情。
師:小朋友,你們看踢球時奔跑的人,他們的四肢是怎么樣運動的?踢球的人什么樣?幾個人在爭搶足球的樣子呢?請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嘗試做一做動作并想一想他們此時的心情。
(試講指導:教師著重強調幼兒觀察運動中四肢的變化和軀干的四肢變化,讓幼兒感受到不同動作的心情狀態。)
(預設性回答:①奔跑的人心情是激動的;②爭搶足球的人心情是興奮的;③守門人內心是緊張的。)
教師小結:踢球時奔跑的人想要自己能夠進球心情是激動的,爭搶足球的人覺得自己可以搶到球所以很興奮,守門人怕球進門為此內心很緊張。
2.幼兒欣賞玩足球圖片,教師講解基本繪畫技巧。
(1)教師出示踢足球的動態圖片,引導幼兒了解畫面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引導語:小朋友們,老師準備了一張魔法圖,現在把它變出來,“當當當當......”動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哪些內容是可以畫出來的?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怎么把足球畫圓嗎?)
(預設性回答:①足球;②踢足球的小朋友;③球門;③太陽公公;④守球員。)
(2)教師講解繪畫小技巧,幼兒學習。
①教師引導幼兒分組討論怎樣將足球畫圓。
(預設性回答:①沿著瓶蓋外圍畫;②先畫一個半圓再畫一個半圓;③用拳頭來畫;)
②教師講解畫圓的小技巧,幼兒學習并嘗試畫一畫。
教師小結:可以先畫一個正方形,在正方形的四條邊中找到中心點,在每兩個中心點間劃出弧度,將幾個弧度連接圓形的球就畫好了。
3.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個別指導。
(引導語:小朋友們,現在我們都知道了玩足球的熱鬧場面,現在就請你們化身為小小魔法師,將他們變到紙上吧!)
(1)教師提出繪畫要求和注意事項。
繪畫要求:仔細觀察后在動筆進行繪畫,過程中保持桌面的整潔,不要將顏料弄灑,也不要涂抹在衣服上。
注意:玩足球可以是幾個人也可以是很多人,每個人物不能畫的太大,盡量畫出球門和多一些的運動員,注意不同隊的著裝不同。
(2)幼兒大膽創作,教師從旁邊進行技能指導。
(預設情況1及指導:個別幼兒沒有動筆,皺著眉頭。教師可采用語言引導法,指導語言: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再看一看圖片,圖片中運動場上的小朋友是怎樣將球傳給其他人的,你可以試一試把這個場面畫下來。)
(預設情況2及指導:幼兒畫到一半不清楚怎樣填充背景。可采用啟發引導法,指導語言:小朋友們,想一想玩足球時,下面誰在觀看呢?我們可以將看臺中的觀眾或者是加油吶喊的人也畫出來。)
(三)結束部分
教師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與評價。
教師鼓勵并邀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分享自己畫的玩足球的場景。請小朋友們互相評價,教師總結。
師:小朋友們都畫出了自己想象中玩足球的場面,大家的畫都很有想法與創意!老師要獎勵我們班的小朋友,每人蓋一個“棒棒”小印章!
五、活動延伸——戶外延伸
教師引導幼兒到戶外操場上,進行玩足球小游戲。
師:小朋友們,我們了解的玩足球的基本動作要領,現在就請你們一起跟著老師去戶外操場上一起踢一踢足球吧。
以上就是2022河北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卷答案解析的全部內容。更多河北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試題,歡迎訪問河北教師網(http://m.18loli.com/)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