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幼兒教師資格證筆試練習題(二)
- 時間:
- 2022-05-09 10:31:03
- 作者:
- 徐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河北教師教育網





? 河北幼兒教師資格證筆試練習題(二)
想知道自己教師資格考試準備的如何嗎?想知道背過的知識點是否能夠轉變成分得分點嗎?那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下面的練習題請閉卷作答哦~
【單選題】
1.根據教育對象年齡不同,學前教育可劃分為早期教育和幼兒教育。其中幼兒教育指的( )。
A.0~3歲 B.3~6歲 C.0~6歲 D.1~3歲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學前教育的年齡段。學前教育是指針對從出生到入學前的教育,針對是0~6歲前的教育。其中早期教育指的是0~3歲也稱為嬰兒教育,與幼兒教育共稱為學前教育。幼兒教育指的是針對3~6歲年齡階段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幼兒教育指凡是能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都可稱為幼兒教育。狹義的幼兒教育指幼兒園專門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幼兒進行教育。
2.媽媽在洗碗時,莉莉跑過來幫忙。媽媽給莉莉做了最愛吃的小餅干,此后莉莉經常幫助媽媽干家務活。根據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理論,此過程中,莉莉受到的是( )。
A.正強化 B.正懲罰 C.負強化 D.負懲罰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斯金納的操作行為理論。根據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理論,提出了:正強化、負強化、正懲罰、負懲罰。材料中提到莉莉給媽媽洗碗后,給孩子做了最喜歡的餅干,屬于愉快的刺激之后莉莉經常幫助媽媽干活,增加了行為發生的概率。因此,本題選擇A。具體的區分如下表所示:
3.古時,講究男子能文會武,女子賢良淑德。張老師總認為男孩要堅韌勇敢,女孩則要溫和柔順,因此經常給班里某孩子取名“娘娘腔”“女漢子”。對此你怎么看?( )
A.張老師做法是正確的,繼承發揚了古時的思想
B.張老師做法是不正確的,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違背了雙性化教育
C.張老師做法是正確的,幫助孩子社會性別形象的建立
D.張老師做法是錯誤的,不應該直接給孩子取綽號,心里知道就好了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雙性化教育。隨著時代發展,社會對人才需求也各不相同。不應該總是用古時候的思想去要求孩子,造成男子過度莽撞不細致,女子過度溫柔缺乏獨立勇敢,不利于融入社會。因此現教育提倡全面發展,雙性化教育。張老師不應該在用古時的思想給孩子取名叫“娘娘腔”“女漢子”,而應在教育中做到雙性化教育。因此,本題選擇B。
4.在人體各大體統中,孩子生長發育和身體各系統發展具有不均衡的特點,其中發育最早的是()。
A.消化系統 B.淋巴系統 C.神經系統 D.生殖系統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幼兒的身體生長發育的概念。幼兒身體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規律,其中身體各系統的生長發育具有不均衡的特點。其中幼兒神經系統發育的最早,淋巴系統發育的最快,1歲左右達到高峰,以后逐漸退化,生殖系統在幼兒期進展緩慢,到青春期迅速發育并達到成人水平。因此,本題選擇C。
5.《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評價應自然地伴隨整個教育過程進行。綜合采用觀察、談話、( )等多種方法。
A.作品分析 B.調查法 C.家園聯系 D.成長檔案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綱要》的第四部分。《綱要》第四部分提出對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方面的要求。評價應自然地伴隨整個教育過程進行。綜合采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因此,本題選擇A。
6.皮亞杰根據兒童的認知發展分類,將游戲劃分為( )。
A.練習性游戲、象征性游戲、角色游戲、規則游戲
B.練習性游戲、象征性游戲、創造性游戲、規則游戲
C.練習性游戲、象征性游戲、結構游戲、規則游戲
D.練習性游戲、象征性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幼兒游戲的分類。皮亞杰根開創了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研究了幼兒游戲的新途徑,并將游戲劃分為:練習性游戲、象征性游戲、結構游戲、規則游戲。因此,本題選擇C。
7.幼兒園課程目標是幼教工作者對幼兒在一定期限內的學習效果一定的預期。是幼兒園教育課程的指南針和方向盤。從幼兒園課程目標層次的縱向結構進行劃分。通過教師的活動設計或教案來體現的是( )。
A.幼兒園課程總目標 B.年齡階段目標
C.學期目標 D.某一具體教育活動目標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層次勢。課程目標的層次是把課程目標按照一定的維度在縱向上進行一定的劃分。分別劃分成了五個層次:幼兒園總課程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學期目標、月(或幾周)計劃(主題活動)的教育目標(近期階段目標)、某一具體教育活動目標。其中某一具體教育活動目標指的是教學活動所期望達到的成果,是月目標在每日教學過程的具體反映,是實現總目標的最小單位,通常通過教師的活動計劃或教案來體現。因此本題選擇D。
8.班杜拉認為,習得的行為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以下對于觀察學習過程正確的是( )。
A.觀察、注意、識記、再現 B.注意、保持、識記、再現
C.注意、保持、再現、動機 D.觀察、識記、保持、再現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班杜拉觀察學習的過程。具體包括注意、保持、動作再現、動機。因此,本題選擇C。
【簡答題】
請簡述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答案要點】
(1)感知運動階段;
(2)前運算階段;
(3)具體運算階段;
(4)形式運算階段。
【材料分析題】
明明媽媽最近為孩子的事情總是很苦惱。總是把碗里飯菜端給小兔吃,嘴里還說著:“吃多一點可以長高”。又把零食埋進了土里說:“可以長成一棵零食樹”。不能計算2+3得幾,可讓孩子數2蘋果加3蘋果又能數出來。為此家長覺得自己孩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請結合孩子思維特點,分析材料中明明的行為。
【參考答案】
材料中明明的行為是屬于具體形象思維的表現。具體形象思維包含具體性和形象性兩種特點以及派生的特點:擬人性、經驗性。
形象性:表現在幼兒依靠頭腦中的形象來進行思維。材料中明明不能直接計算1+2,只能依靠具體的事物蘋果來進行計算,因此體現了幼兒思維的形象性。
擬人性:幼兒往往總是把動物或者一些物體當做是有生命的。材料中明明給小兔子端飯,說明明明把小兔子當成人來對待。
經驗性:幼兒的思維常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思考,而不是按照邏輯推理進行思維。材料中明明把零食埋進土里,認為可以和種子一樣發芽結果,長出零食,是不符合邏輯性的。
對于明明的行為,明明媽媽不要過度焦慮不安,應該正常看待孩子的思維發展,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并加以引導教育。
以上就是關于河北幼兒教師資格證筆試練習題(二)的全部內容,考生如果想獲得更多關于河北教師資格證相關資訊,如河北教師資格證筆試試題、考試時間、報考條件、面試時間以及相關知識,敬請關注我們河北教師資格網。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